家具知识

家具知识

如何判断木材的优劣,有哪些基本常识?

发布时间:2025/08/14 点击:
人有三六九等,木有好坏之分。经常有木友在一起讨论红木材质的优劣标准,有的人会说油性大比较好,有的说密度大比较好...但这些单一的标准往往以偏概全,挂一漏万。判断材质优劣还需要全面的视角,以下九大因素大抵可以作为甄别的标准:
密度
密度,即是“气干密度”,指的是木材在一定的大气状态下达到平衡含水率时的重量与体积比。气干密度大,说明木材份量重、硬度大及强度高,所以它是一个强度指标。在优劣方面,一般是密度越大,认为材质越好。
油性
油性历来是判断一块木材好坏的重要指标,木材油脂含量越高,触摸时越有润滑感。油脂使家具平滑耐磨,不易开裂,同时也正是油脂在保护着家具的亮泽。
颜色
中国历来有个词语叫“姚黄魏紫”,可见黄色和紫色历来是中国人最推崇的颜色。诸色之中,黄色最受皇室喜爱,代表着皇室的九五至尊,被称为帝王之色;紫色,从老子出关时的“紫气东来”,到故宫被称为“紫禁城”,紫色代表着祥瑞与极致的尊贵;大红色,则代表着民间的富足。
气味
木材气味的优劣,影响着家居的质量。作为家居使用的古典家具,对木材气味的遴选非常严格。海南黄花梨新切面药香味浓郁,久则变为微香。海南黄花梨的香味俗称为“降香”,带有一点辛辣味。降香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名香,历来受到江南文人的喜爱,因此也可以理解海黄花梨为什么在明代时如此受推崇了。
小叶紫檀新开料或做薰香时檀香味独特而醇厚,原木或成品久转瞬则转为清淡,但只要对表面略加打磨,香味醇厚依旧。而红酸枝在剖开时则带着酸香味。一些上等草花梨的气味也显幽香,而其他一些木材如鸡翅木、乌木等,气味就不是很明显了。
纹理
木材的纹理直接反应在古典家具的表面上,影响着古典家具的外在表现和内在韵味。
海南黄花梨的纹理,按王世襄先生的说法是“或隐或现,生动多变”,很特别的一点是其外在丰富的纹理。
黄花梨有着各种动物形状的“鬼脸”,有看上去像孔雀、狮子等,同时还有着“山水纹”、“水波纹”、“凤眼”等形象各异的纹理,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这种纹理的变化是其他木材难以企及的。
相比之下,小叶紫檀的纹理则较稳重,结构细密,局部卷曲,也称为“牛毛纹”;一些黝黑如漆的材料上,则几乎看不到纹理。
红酸枝的纹理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。不论是黄花梨的“鬼脸”,还是小叶紫檀的“牛毛纹”,还是黑黄檀、乌木的条纹,在红酸枝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纹理,其富于变幻、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,表现力丝毫不逊于黄花梨。
柔韧性
木材柔韧性的好与不好,直接影响着家具的优劣。柔韧性越好,越适合作雕刻。同时,柔韧性也影响到家具保养的稳定性。
从柔韧性上看,小叶紫檀堪称最好的木材。紫檀纤维异常细腻,最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雕刻,横向竖向雕刻都畅通无阻,特别是适合柔韧的雕刻。
一些家具的局部需要精细的雕刻,用紫檀作材料则是最适合不过的,因此紫檀也倍受清朝皇室的喜爱。因此,我们现在看到遗留下来的黄花梨,极少有修饰,而大量使用黄花梨的明朝,也形成了与清式繁缛迥异的简约的明式家具风格。
稳定性
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,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具的稳定性。刚买来的时候很结实,但是用个两三年,有些家具就开始变形,这就是木材稳定性不足的原因。
在稳定性方面,首推小叶紫檀,木性极为稳定,被称为“最没有脾气的木头”。稳定性在笔筒上体现最容易体现,同样的笔筒,小叶紫檀的笔筒历经几十年、数百年依然是正圆,而其它材质的笔筒,或多或少都会有变形,测量后会发现成了不同程度的椭圆。
细腻度
所谓木材的细腻程度,通俗来说就是用手触摸的感受。一直以来,棕眼小而少的海南黄花梨、小叶紫檀被人认为是木材中细腻程度最好的。
文化沉淀
在所有的红木材料中,海南黄花梨是开发历史最悠久的木材,是明式家具的顶梁之柱。到了明代后期,紫檀开始大量使用,并逐渐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木材。
大红酸枝等红木的使用,要推溯到清朝中后期,据资料考证,在乾隆四十三年,即乾隆晚期,才作为濒危的紫檀与黄花梨替代物登上历史舞台。
木材的优劣,是判断木材价值的基础。它既有专业鉴定标准,也有经验性判断标准。通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经验性判断往往更具有可操作性。木材优劣的经验性判断标准,实质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识别木材的常识。
木材的大体等级划分
按照用途,木材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等级,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级工艺品木材、高级家具木材、优质家具木材、普通中等家具木材、中下等家具木材、柴木。
在不同地区,相邻等级的木材之间是可以有交叉的。比如在南方林区视为柴木的一些材种,在北方地区会被当做中档家具木材来看待;在欧洲被视为顶级优质木材的桃花心木,在中国只能算得上中等家具木材和装饰用材。
有无芯材是木材优劣的一个重要分水岭
通常来说,不长芯材的树种,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,充其量只能作为中下等家具木材。比如杉木、柏木、榆木、多数松木,以及樟科桢楠属中的许多树种,都是不长芯材的。虽说不长芯材的木材中也有材质不错的,但大多数不长芯材的木材,都只能作为柴木或制作合成木料的原料来使用;而所有高级木材和优质木材都是由长芯材的树木而来,而且其正品仅仅是指其芯材,并不包括该树种的边材,也不包括尚未形成芯材的该树种嫩料在内。
木材的硬度和比重
木材并不是越硬越好,但大多数情况下木材硬度高,材质相对会更好。如果兼具高硬度和高韧性,那就更好了,比如柚木、橡木、胡桃木等,其中的极品就是黄花梨木。木材的比重专业术语叫做气干密度,是指木材含水率在12%左右时每立方厘米的克数(g/cm³)。
木材的比重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拿在手上感觉沉重的多半都是好木料;相反,如果拿在手上轻飘飘的,材质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。气干密度≥1的木材,被称为沉水料。沉水料中,很少有材质很差的木材。
芯材和边材的颜色差异
识别木材优劣,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:芯材与边材颜色差异越大,其芯材的材质就越好。几乎所有硬木都是芯材颜色很深而边材颜色很浅的。
高级木材的基本特征
高级木材必须具备以下6项指标中的4项以上:
(1)有香气;
(2)材质优异;
(3)木纹美观;
(4)材色漂亮或独树一帜;
(5)富含油性,耐磨耐腐抗虫蛀;
(6)正品为该树种芯材。
芯材是否是自然生长到老的
这个因素看似无关紧要,实则非常关键。凡是长芯材的木种,必须达到一定生长年限,浅色的边材才会开始逐步转化为芯材。这个转化的过程会持续很多年,也是芯材自然生长到老的过程,芯材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。一般以芯材在木材横切面所占比例超过95%为准,来判断芯材是否自然生长到老。
芯材比例等于或低于50%的,其芯材材质虽然略优于未形成芯材的嫩料,但仍属于未成年材料;芯材比例达到80%的,属于基本可用木材;芯材比例达到90%的,属于正常可用木材;芯材比例达到或超过95%的,即为自然生长到老的优质木材;由嫩料存放或使用多年得来的所谓“老料”,其材质跟自然生长到老的木材,没办法相比。
生长地域与材质的关系
同一个树种的木材,生长在土地较为贫瘠的高山上的,其材质要比生长于坝区或丘陵地区的更好;生长于温带地区的,材质普遍不如生长于亚热带或热带的。就全球范围来说,寒带地区的木材材质普遍不如温带地区的好,温带地区的木材材质普遍不如热带地区的好。全球最高级的木材,几乎都出产于热带地区。